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庞慧敏 通讯员 丁明宇
6月16日17时30分,雨后的广西南凭高铁崇凭段新建龙州站现场往来的工程车辆与忙碌的施工人员交织成一幅热火朝天的画面,国铁南宁局南宁高铁基础设施段电子专修工区应答器验收组一行6人也在此刻上道。
“咱动作得快点,今晚要完成中继7到龙州区间54台应答器的全面验收,大家打起精神,严格按照标准来!”小组长麦育书强调道。随后,小组成员迅速行动起来,分成三组,各自携带专业的检测设备和工具,沿着铁轨的上下行开始分组验收作业。
图为该段职工对应答器参数进行核对及验收。丁明宇 摄
“应答器中心距离轨面110毫米,距离钢轨误差1毫米,在允许范围内。”麦育书组率先开展对应答器的验收工作。应答器虽小,却如同高铁的“千里眼”,为列车提供着精确的位置信息和运行指令。验收小组深知这一点,他们蹲下身子,仔细察看、核实每一个应答器的外观是否有损坏、安装是否牢固、标识是否清晰。
随着夜幕逐渐降临,验收小组打开头灯,聚焦标识牌上的每一个参数编号。青年职工李佳澄捧着报文读取器负责核对每组应答器的专属报文,他全神贯注,在核对报文无误后才放心地在记录本上打上标记。
图为该段职工对应答器参数进行核对及验收。丁明宇 摄
在完成近端数组应答器测距及报文核对后,小组成员逐步转移到隧道处。雨后的隧道口处涌出阵阵湿热的气息,小组成员拿出驱蚊水给自己“武装”后,一头扎进了这条“黑不见底”的隧道中。
在全长4km漆黑的隧道里,验收小组仅靠头灯的光源向深处摸索。“不要走得太快,可不能落下每一个应答器”,小组成员互相提醒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夜越来越深,组员们流的汗越来越多,但热情却丝毫未减,他们依然在轨道间忙碌地穿梭着。验收作业不仅是一场业务的检验,更是一场体力和耐力的双重考验。“行军”约莫一个半小时他们终于完成了隧道里应答器组的验收。
此刻,一轮圆月已经爬上了山坡,验收小组趁着在隧道出口短暂充饥时休息片刻,随后又转战至弄怀河双线特大桥。这座2.5km的铁路桥横跨在弄怀河上,桥下河水湍急,桥上风声呼啸。“还好这是在晚上进行验收作业,要是白天作业我都会恐高。”站在桥上,黄增增调侃道。
23时30分,经过6个多小时的紧张工作,作业小组终于完成了对龙州区间应答器的全面验收。
“今天有22000步哎,比昨天多了1000步,虽然辛苦,但看到所有的应答器都符合标准,心里踏实多了。”验收小组返回到驻地时,已是次日凌晨。在工作群中汇报完今日的作业进度后,他们睡得很安心。